package util import ( "errors" "sync" "time" ) // 因为snowFlake目的是解决分布式下生成唯一id 所以ID中是包含集群和节点编号在内的 const ( workerBits uint8 = 10 // 每台机器(节点)的ID位数 10位最大可以有2^10=1024个节点 numberBits uint8 = 12 // 表示每个集群下的每个节点,1毫秒内可生成的id序号的二进制位数 即每毫秒可生成 2^12-1=4096个唯一ID // 这里求最大值使用了位运算,-1 的二进制表示为 1 的补码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算算试试 -1 ^ (-1 << nodeBits) 这里是不是等于 1023 workerMax int64 = -1 ^ (-1 << workerBits) // 节点ID的最大值,用于防止溢出 numberMax int64 = -1 ^ (-1 << numberBits) // 同上,用来表示生成id序号的最大值 timeShift uint8 = workerBits + numberBits // 时间戳向左的偏移量 workerShift uint8 = numberBits // 节点ID向左的偏移量 // 41位字节作为时间戳数值的话 大约68年就会用完 // 假如你2010年1月1日开始开发系统 如果不减去2010年1月1日的时间戳 那么白白浪费40年的时间戳啊! // 这个一旦定义且开始生成ID后千万不要改了 不然可能会生成相同的ID epoch int64 = 1525705533000 // 这个是我在写epoch这个变量时的时间戳(毫秒) ) // 定义一个woker工作节点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type Worker struct { mu sync.Mutex // 添加互斥锁 确保并发安全 timestamp int64 // 记录时间戳 workerId int64 // 该节点的ID number int64 // 当前毫秒已经生成的id序列号(从0开始累加) 1毫秒内最多生成4096个ID } // 实例化一个工作节点 func NewWorker(workerId int64) (*Worker, error) { // 要先检测workerId是否在上面定义的范围内 if workerId < 0 || workerId > workerMax { return nil, errors.New("Worker ID excess of quantity") } // 生成一个新节点 return &Worker{ timestamp: 0, workerId: workerId, number: 0, }, nil } // 接下来我们开始生成id // 生成方法一定要挂载在某个woker下,这样逻辑会比较清晰 指定某个节点生成id func (w *Worker) GetId() int64 { // 获取id最关键的一点 加锁 加锁 加锁 w.mu.Lock() defer w.mu.Unlock() // 生成完成后记得 解锁 解锁 解锁 // 获取生成时的时间戳 now := time.Now().UnixNano() / 1e6 // 纳秒转毫秒 if w.timestamp == now { w.number++ // 这里要判断,当前工作节点是否在1毫秒内已经生成numberMax个ID if w.number > numberMax { // 如果当前工作节点在1毫秒内生成的ID已经超过上限 需要等待1毫秒再继续生成 for now <= w.timestamp { now = time.Now().UnixNano() / 1e6 } } } else { // 如果当前时间与工作节点上一次生成ID的时间不一致 则需要重置工作节点生成ID的序号 w.number = 0 w.timestamp = now // 将机器上一次生成ID的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 } // 第一段 now - epoch 为该算法目前已经奔跑了xxx毫秒 // 如果在程序跑了一段时间修改了epoch这个值 可能会导致生成相同的ID ID := int64((now-epoch)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