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5.10. Recover捕获异常 通常来说,不应该对panic异常做任何处理,但有时,也许我们可以从异常中恢复,至少我们可以在程序崩溃前,做一些操作。举个例子,当web服务器遇到不可预料的严重问题时,在崩溃前应该将所有的连接关闭;如果不做任何处理,会使得客户端一直处于等待状态。如果web服务器还在开发阶段,服务器甚至可以将异常信息反馈到客户端,帮助调试。 如果在deferred函数中调用了内置函数recover,并且定义该defer语句的函数发生了panic异常,recover会使程序从panic中恢复,并返回panic value。导致panic异常的函数不会继续运行,但能正常返回。在未发生panic时调用recover,recover会返回nil。 让我们以语言解析器为例,说明recover的使用场景。考虑到语言解析器的复杂性,即使某个语言解析器目前工作正常,也无法肯定它没有漏洞。因此,当某个异常出现时,我们不会选择让解析器崩溃,而是会将panic异常当作普通的解析错误,并附加额外信息提醒用户报告此错误。 ```Go func Parse(input string) (s *Syntax, err error) { defer func() { if p := recover(); p != nil { err = fmt.Errorf("internal error: %v", p) } }() // ...parser... } ``` recover函数帮助Parse从panic中恢复。在deferred函数内部,panic value被附加到错误信息中;并用err变量接收错误信息,返回给调用者。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用runtime.Stack往错误信息中添加完整的堆栈调用信息。 不加区分的恢复所有的panic异常,不是可取的做法;因为在panic之后,无法保证包级变量的状态仍然和我们预期一致。比如,对数据结构的一次重要更新没有被完整完成、文件或者网络连接没有被关闭、获得的锁没有被释放。此外,如果写日志时产生的panic被不加区分的恢复,可能会导致漏洞被忽略。 虽然把对panic的处理都集中在一个包下,有助于简化对复杂和不可以预料问题的处理,但作为被广泛遵守的规范,你不应该试图去恢复其他包引起的panic。公有的API应该将函数的运行失败作为error返回,而不是panic。同样的,你也不应该恢复一个由他人开发的函数引起的panic,比如说调用者传入的回调函数,因为你无法确保这样做是安全的。 有时我们很难完全遵循规范,举个例子,net/http包中提供了一个web服务器,将收到的请求分发给用户提供的处理函数。很显然,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处理函数引发的panic异常,杀掉整个进程;web服务器遇到处理函数导致的panic时会调用recover,输出堆栈信息,继续运行。这样的做法在实践中很便捷,但也会引起资源泄漏,或是因为recover操作,导致其他问题。 基于以上原因,安全的做法是有选择性的recover。换句话说,只恢复应该被恢复的panic异常,此外,这些异常所占的比例应该尽可能的低。为了标识某个panic是否应该被恢复,我们可以将panic value设置成特殊类型。在recover时对panic value进行检查,如果发现panic value是特殊类型,就将这个panic作为error处理,如果不是,则按照正常的panic进行处理(在下面的例子中,我们会看到这种方式)。 下面的例子是title函数的变形,如果HTML页面包含多个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