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pdate docs for deployment on Vercel.
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krahets
2022-11-22 17:47:26 +08:00
parent eec011d595
commit 33d79ea6da
124 changed files with 3964 additions and 4 deletions

View File

@@ -0,0 +1,43 @@
---
comments: true
---
# 算法效率评估
## 算法评价维度
在开始学习算法之前,我们首先要想清楚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什么,或者说,如何来评判算法的好与坏。整体上看,我们设计算法时追求两个层面的目标。
1. **找到问题解法。** 算法需要能够在规定的输入范围下,可靠地求得问题的正确解。
2. **寻求最优解法。** 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法,而我们希望算法效率尽可能的高。
换言之,在可以解决问题的前提下,算法效率则是主要评价维度,包括:
- **时间效率** ,即算法的运行速度的快慢。
- **空间效率** ,即算法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。
数据结构与算法追求 “运行地快、内存占用少” ,而如何去评价算法效率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。
## 效率评估方法
### 实际测试
假设我们现在有算法 A 和 算法 B ,都能够解决同一问题,现在需要对比两个算法之间的效率。我们能够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找一台计算机,把两个算法都完整跑一遍,并监控记录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情况。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反映真实情况,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硬伤。
**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因素。** 硬件配置会影响到算法的性能表现。例如,在某台计算机中,算法 A 比算法 B 运行时间更短;但换到另一台配置不同的计算机中,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测试结果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各种机器上展开测试,而这是不现实的。
**展开完整测试非常耗费资源。** 随着输入数据量的大小变化,算法会呈现出不同的效率表现。比如,有可能输入数据量较小时,算法 A 运行时间短于算法 B ,而在输入数据量较大时,测试结果截然相反。因此,若想要达到具有说服力的对比结果,那么需要输入各种体量数据,这样的测试需要占用大量计算资源。
### 理论估算
既然实际测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,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仅通过一些计算,就获知算法的效率水平呢?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将此估算方法称为「复杂度分析 Complexity Analysis」或「渐进复杂度分析 Asymptotic Complexity Analysis」。
**复杂度分析评估随着输入数据量的增长,算法的运行时间和占用空间的增长趋势** 。根据时间和空间两方面,复杂度可分为「时间复杂度 Time Complexity」和「空间复杂度 Space Complexity」。
**复杂度分析克服了实际测试方法的弊端。** 一是独立于测试环境,分析结果适用于所有运行平台。二是可以体现不同数据量下的算法效率,尤其是可以反映大数据量下的算法性能。
## 复杂度分析的重要性
复杂度分析给出一把评价算法效率的 “标尺” ,告诉我们执行某个算法需要多少时间和空间资源,也让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算法之间的效率对比。
计算复杂度是个数学概念,对于初学者可能比较抽象,学习难度相对较高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其并不适合作为第一章内容。但是,当我们讨论某个数据结构或者算法的特点时,难以避免需要分析它的运行速度和空间使用情况。**因此,在展开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前,建议读者先对计算复杂度建立起初步的了解,并且能够完成简单案例的复杂度分析**。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9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7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74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78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57 KiB

View File

@@ -0,0 +1,361 @@
---
comments: true
---
# 空间复杂度
「空间复杂度 Space Complexity」统计 **算法使用内存空间随着数据量变大时的增长趋势** 。这个概念与时间复杂度很类似。
## 算法相关空间
算法运行中,使用的内存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「输入空间」用于存储算法的输入数据;
- 「暂存空间」用于存储算法运行中的变量、对象、函数上下文等数据;
- 「输出空间」用于存储算法的输出数据;
!!! tip
通常情况下,空间复杂度统计范围是「暂存空间」+「输出空间」。
暂存空间可分为三个部分:
- 「暂存数据」用于保存算法运行中的各种 **常量、变量、对象** 等。
- 「栈帧空间」用于保存调用函数的上下文数据。系统每次调用函数都会在栈的顶部创建一个栈帧,函数返回时,栈帧空间会被释放。
- 「指令空间」用于保存编译后的程序指令,**在实际统计中一般忽略不计**。
![space_types](space_complexity.assets/space_types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算法使用的相关空间 </p>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/* 类 */
class Node {
int val;
Node next;
Node(int x) { val = x; }
}
/* 函数(或称方法) */
int function() {
// do something...
return 0;
}
int algorithm(int n) { // 输入数据
final int a = 0; // 暂存数据(常量)
int b = 0; // 暂存数据(变量)
Node node = new Node(0); // 暂存数据(对象)
int c = function(); // 栈帧空间(调用函数)
return a + b + c; // 输出数据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## 推算方法
空间复杂度的推算方法和时间复杂度总体类似,只是从统计 “计算操作数量” 变为统计 “使用空间大小” 。与时间复杂度不同的是,**我们一般只关注「最差空间复杂度」**。这是因为内存空间是一个硬性要求,我们必须保证在所有输入数据下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预留。
**最差空间复杂度中的 “最差” 有两层含义**,分别为输入数据的最差分布、算法运行中的最差时间点。
- **以最差输入数据为准。** 当 $n < 10$ 时,空间复杂度为 $O(1)$ ;但是当 $n > 10$ 时,初始化的数组 `nums` 使用 $O(n)$ 空间;因此最差空间复杂度为 $O(n)$
- **以算法运行过程中的峰值内存为准。** 程序在执行最后一行之前,使用 $O(1)$ 空间;当初始化数组 `nums` 时,程序使用 $O(n)$ 空间;因此最差空间复杂度为 $O(n)$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void algorithm(int n) {
int a = 0; // O(1)
int[] b = new int[10000]; // O(1)
if (n > 10)
int[] nums = new int[n]; // O(n)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**在递归函数中,需要注意统计栈帧空间。** 例如函数 `loop()`,在循环中调用了 $n$ 次 `function()` ,每轮中的 `function()` 都返回并释放了栈帧空间,因此空间复杂度仍为 $O(1)$ 。而递归函数 `recur()` 在运行中会同时存在 $n$ 个未返回的 `recur()` ,从而使用 $O(n)$ 的栈帧空间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int function() {
// do something
return 0;
}
/* 循环 */
void loop(int n) {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function();
}
}
/* 递归 */
void recur(int n) {
if (n == 1) return;
return recur(n - 1)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## 常见类型
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$n$ ,常见的空间复杂度类型有(从低到高排列)
$$
\begin{aligned}
O(1) < O(\log n) < O(n) < O(n^2) < O(2^n) \newline
\text{常数阶} < \text{对数阶} < \text{线性阶} < \text{平方阶} < \text{指数阶}
\end{aligned}
$$
![space_complexity_common_types](space_complexity.assets/space_complexity_common_types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空间复杂度的常见类型 </p>
!!! tip
部分示例代码需要一些前置知识,包括数组、链表、二叉树、递归算法等。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无需担心,可以在学习完后面章节后再来复习,现阶段先聚焦在理解时间复杂度含义和推算方法上。
### 常数阶 $O(1)$
常数阶常见于数量与输入数据大小 $n$ 无关的常量、变量、对象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循环中初始化变量或调用函数而占用的内存,在进入下一循环后就会被释放,即不会累积占用空间,空间复杂度仍为 $O(1)$ 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常数阶 */
void constant(int n) {
// 常量、变量、对象占用 O(1) 空间
final int a = 0;
int b = 0;
int[] nums = new int[10000];
ListNode node = new ListNode(0);
// 循环中的变量占用 O(1) 空间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int c = 0;
}
// 循环中的函数占用 O(1) 空间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function();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线性阶 $O(n)$
线性阶常见于元素数量与 $n$ 成正比的数组、链表、栈、队列等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线性阶 */
void linear(int n) {
// 长度为 n 的数组占用 O(n) 空间
int[] nums = new int[n];
// 长度为 n 的列表占用 O(n) 空间
List<ListNode> nodes = new ArrayList<>()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nodes.add(new ListNode(i));
}
// 长度为 n 的哈希表占用 O(n) 空间
Map<Integer, String> map = new HashMap<>()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map.put(i, String.valueOf(i));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以下递归函数会同时存在 $n$ 个未返回的 `algorithm()` 函数,使用 $O(n)$ 大小的栈帧空间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线性阶(递归实现) */
void linearRecur(int n) {
System.out.println("递归 n = " + n);
if (n == 1) return;
linearRecur(n - 1)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](space_complexity.assets/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linear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递归函数产生的线性阶空间复杂度 </p>
### 平方阶 $O(n^2)$
平方阶常见于元素数量与 $n$ 成平方关系的矩阵、图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平方阶 */
void quadratic(int n) {
// 矩阵占用 O(n^2) 空间
int numMatrix[][] = new int[n][n];
// 二维列表占用 O(n^2) 空间
List<List<Integer>> num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List<Integer> tmp = new ArrayList<>();
for (int j = 0; j < n; j++) {
tmp.add(0);
}
numList.add(tmp);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在以下递归函数中,同时存在 $n$ 个未返回的 `algorihtm()` ,并且每个函数中都初始化了一个数组,长度分别为 $n, n-1, n-2, ..., 2, 1$ ,平均长度为 $\frac{n}{2}$ ,因此总体使用 $O(n^2)$ 空间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平方阶(递归实现) */
int quadraticRecur(int n) {
if (n <= 0) return 0;
int[] nums = new int[n];
System.out.println("递归 n = " + n + " 中的 nums 长度 = " + nums.length);
return quadraticRecur(n - 1)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](space_complexity.assets/space_complexity_recursive_quadratic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递归函数产生的平方阶空间复杂度 </p>
### 指数阶 $O(2^n)$
指数阶常见于二叉树。高度为 $n$ 的「满二叉树」的结点数量为 $2^n - 1$ ,使用 $O(2^n)$ 空间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指数阶(建立满二叉树) */
TreeNode buildTree(int n) {
if (n == 0) return null;
TreeNode root = new TreeNode(0);
root.left = buildTree(n - 1);
root.right = buildTree(n - 1);
return roo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spac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](space_complexity.assets/space_complexity_exponential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满二叉树下的指数阶空间复杂度 </p>
### 对数阶 $O(\log n)$
对数阶常见于分治算法、数据类型转换等。
例如「归并排序」,长度为 $n$ 的数组可以形成高度为 $\log n$ 的递归树,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$O(\log n)$ 。
再例如「数字转化为字符串」,输入任意正整数 $n$ ,它的位数为 $\log_{10} n$ ,即对应字符串长度为 $\log_{10} n$ ,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$O(\log_{10} n) = O(\log n)$ 。

View File

@@ -0,0 +1,79 @@
# 权衡时间与空间
理想情况下,我们希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能够达到最优,而实际上,同时优化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非常困难的。
**降低时间复杂度,往往是以提升空间复杂度为代价的,反之亦然。** 我们把牺牲内存空间来提升算法运行速度的思路称为「以空间换时间」;反之,称之为「以时间换空间」。选择哪种思路取决于我们更看重哪个方面。大多数情况下,内存空间不会成为算法瓶颈,因此以空间换时间更加常用。
## 示例题目 *
以 LeetCode 全站第一题 [两数之和](https://leetcode.cn/problems/two-sum/) 为例,「暴力枚举」和「辅助哈希表」分别为 **空间最优****时间最优** 的两种解法。本着时间比空间更宝贵的原则,后者是本题的最佳解法。
### 方法一:暴力枚举
时间复杂度 $O(N^2)$ ,空间复杂度 $O(1)$ ,属于「时间换空间」。
虽然仅使用常数大小的额外空间,但运行速度过慢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java"
public int[] twoSum(int[] nums, int target) {
int size = nums.length;
// 外层 * 内层循环,时间复杂度为 O(n)
for (int i = 0; i < size - 1; i++) {
for (int j = i + 1; j < size; j++) {
if (nums[i] + nums[j] == target)
return new int[] { i, j };
}
}
return new int[0]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py"
```
### 方法二:辅助哈希表
时间复杂度 $O(N)$ ,空间复杂度 $O(N)$ ,属于「空间换时间」。
借助辅助哈希表 dic ,通过保存数组元素与索引的映射来提升算法运行速度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java"
public int[] twoSum(int[] nums, int target) {
int size = nums.length;
// 辅助哈希表,空间复杂度 O(n)
Map<Integer, Integer> dic = new HashMap<>();
// 单层循环,时间复杂度 O(n)
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 {
if (dic.containsKey(target - nums[i])) {
return new int[] { dic.get(target - nums[i]), i };
}
dic.put(nums[i], i);
}
return new int[0]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leetcode_two_sum.py"
```

View File

@@ -0,0 +1,28 @@
---
comments: true
---
# 小结
### 算法效率评估
- 「时间效率」和「空间效率」是算法性能的两个重要的评价维度。
- 我们可以通过「实际测试」来评估算法效率,但难以排除测试环境的干扰,并且非常耗费计算资源。
- 「复杂度分析」克服了实际测试的弊端,分析结果适用于所有运行平台,并且可以体现不同数据大小下的算法效率。
### 时间复杂度
- 「时间复杂度」统计算法运行时间随着数据量变大时的增长趋势,可以有效评估算法效率,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失效,比如在输入数据量较小或时间复杂度相同时,无法精确对比算法效率的优劣性。
- 「最差时间复杂度」使用大 $O$ 符号表示,即函数渐进上界,其反映当 $n$ 趋于正无穷时,$T(n)$ 处于何种增长级别。
- 推算时间复杂度分为两步,首先统计计算操作数量,再判断渐进上界。
- 常见时间复杂度从小到大排列有 $O(1)$ , $O(\log n)$ , $O(n)$ , $O(n \log n)$ , $O(n^2)$ , $O(2^n)$ , $O(n!)$ 。
- 某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是恒定的,而是与输入数据的分布有关。时间复杂度分为「最差时间复杂度」和「最佳时间复杂度」,后者几乎不用,因为输入数据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情况。
- 「平均时间复杂度」可以反映在随机数据输入下的算法效率,最贴合实际使用情况下的算法性能。计算平均时间复杂度需要统计输入数据的分布,以及综合后的数学期望。
### 空间复杂度
- 与时间复杂度的定义类似,「空间复杂度」统计算法占用空间随着数据量变大时的增长趋势。
- 算法运行中相关内存空间可分为输入空间、暂存空间、输出空间。通常情况下,空间复杂度不计入输入空间。暂存空间可分为指令空间、数据空间、栈帧空间,其中栈帧空间一般在递归函数中才会影响到空间复杂度。
- 我们一般只关心「最差空间复杂度」,即统计算法在「最差输入数据」和「最差运行时间点」下的空间复杂度。
- 常见空间复杂度从小到大排列有 $O(1)$ , $O(\log n)$ , $O(n)$ , $O(n^2)$ , $O(2^n)$ 。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4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71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3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0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6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46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6 KiB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After

Width:  |  Height:  |  Size: 67 KiB

View File

@@ -0,0 +1,695 @@
---
comments: true
---
# 时间复杂度
## 统计算法运行时间
运行时间能够直观且准确地体现出算法的效率水平。如果我们想要 **准确预估一段代码的运行时间** ,该如何做呢?
1. 首先需要 **确定运行平台** ,包括硬件配置、编程语言、系统环境等,这些都会影响到代码的运行效率。
2. 评估 **各种计算操作的所需运行时间** ,例如加法操作 `+` 需要 1 ns ,乘法操作 `*` 需要 10 ns ,打印操作需要 5 ns 等。
3. 根据代码 **统计所有计算操作的数量** ,并将所有操作的执行时间求和,即可得到运行时间。
例如以下代码,输入数据大小为 $n$ ,根据以上方法,可以得到算法运行时间为 $6n + 12$ ns 。
$$
1 + 1 + 10 + (1 + 5) \times n = 6n + 12
$$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// 在某运行平台下
void algorithm(int n) {
int a = 2; // 1 ns
a = a + 1; // 1 ns
a = a * 2; // 10 ns
// 循环 n 次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 // 1 ns ,每轮都要执行 i++
System.out.println(0); // 5 ns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但实际上, **统计算法的运行时间既不合理也不现实。** 首先,我们不希望预估时间和运行平台绑定,毕竟算法需要跑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之上。其次,我们很难获知每一种操作的运行时间,这为预估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。
## 统计时间增长趋势
「时间复杂度分析」采取了不同的做法,其统计的不是算法运行时间,而是 **算法运行时间随着数据量变大时的增长趋势** 。
“时间增长趋势”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,我们借助一个例子来理解。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$n$ ,给定三个算法 `A` , `B` , `C` 。
- 算法 `A` 只有 $1$ 个打印操作,算法运行时间不随着 $n$ 增大而增长。我们称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「常数阶」。
- 算法 `B` 中的打印操作需要循环 $n$ 次,算法运行时间随着 $n$ 增大成线性增长。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被称为「线性阶」。
- 算法 `C` 中的打印操作需要循环 $1000000$ 次,但运行时间仍与输入数据大小 $n$ 无关。因此 `C` 的时间复杂度和 `A` 相同,仍为「常数阶」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// 算法 A 时间复杂度:常数阶
void algorithm_A(int n) {
System.out.println(0);
}
// 算法 B 时间复杂度:线性阶
void algorithm_B(int n) {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System.out.println(0);
}
}
// 算法 C 时间复杂度:常数阶
void algorithm_C(int n) {
for (int i = 0; i < 1000000; i++) {
System.out.println(0);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![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first_example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算法 A, B, C 的时间增长趋势 </p>
相比直接统计算法运行时间,时间复杂度分析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?以及有什么不足?
**时间复杂度可以有效评估算法效率。** 算法 `B` 运行时间的增长是线性的,在 $n > 1$ 时慢于算法 `A` ,在 $n > 1000000$ 时慢于算法 `C` 。实质上,只要输入数据大小 $n$ 足够大,复杂度为「常数阶」的算法一定优于「线性阶」的算法,这也正是时间增长趋势的含义。
**时间复杂度分析将统计「计算操作的运行时间」简化为统计「计算操作的数量」。** 这是因为,无论是运行平台、还是计算操作类型,都与算法运行时间的增长趋势无关。因此,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所有计算操作的执行时间统一看作是相同的 “单位时间” 。
**时间复杂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** 比如,虽然算法 `A` 和 `C` 的时间复杂度相同,但是实际的运行时间有非常大的差别。再比如,虽然算法 `B` 比 `C` 的时间复杂度要更高,但在输入数据大小 $n$ 比较小时,算法 `B` 是要明显优于算法 `C` 的。即使存在这些问题,计算复杂度仍然是评判算法效率的最有效、最常用方法。
## 函数渐进上界
设算法「计算操作数量」为 $T(n)$ ,其是一个关于输入数据大小 $n$ 的函数。例如,以下算法的操作数量为
$$
T(n) = 3 + 2n
$$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void algorithm(int n) {
int a = 1; // +1
a = a + 1; // +1
a = a * 2; // +1
// 循环 n 次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 // +1每轮都执行 i ++
System.out.println(0); // +1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$T(n)$ 是个一次函数,说明时间增长趋势是线性的,因此易得时间复杂度是线性阶。
我们将线性阶的时间复杂度记为 $O(n)$ ,这个数学符号被称为「大 $O$ 记号 Big-$O$ Notation」代表函数 $T(n)$ 的「渐进上界 asymptotic upper bound」。
我们要推算时间复杂度,本质上是在计算「操作数量函数 $T(n)$ 」的渐进上界。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函数渐进上界的数学定义。
!!! abstract "函数渐进上界"
若存在正实数 $c$ 和实数 $n_0$ ,使得对于所有的 $n > n_0$ ,均有
$$
T(n) \leq c \cdot f(n)
$$
则可认为 $f(n)$ 给出了 $T(n)$ 的一个渐进上界,记为
$$
T(n) = O(f(n))
$$
![asymptotic_upper_bound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asymptotic_upper_bound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函数的渐进上界 </p>
本质上看,计算渐进上界就是在找一个函数 $f(n)$ **使得在 $n$ 趋向于无穷大时,$T(n)$ 和 $f(n)$ 处于相同的增长级别(仅相差一个常数项 $c$ 的倍数)**。
!!! tip
渐进上界的数学味儿有点重,如果你感觉没有完全理解,无需担心,因为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只需要会推算即可,数学意义可以慢慢领悟。
## 推算方法
推算出 $f(n)$ 后,我们就得到时间复杂度 $O(f(n))$ 。那么,如何来确定渐进上界 $f(n)$ 呢?总体分为两步,首先「统计操作数量」,然后「判断渐进上界」。
### 1. 统计操作数量
对着代码,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计数即可。然而,**由于上述 $c \cdot f(n)$ 中的常数项 $c$ 可以取任意大小,因此操作数量 $T(n)$ 中的各种系数、常数项都可以被忽略**。根据此原则,可以总结出以下计数偷懒技巧:
1. **跳过数量与 $n$ 无关的操作。** 因为他们都是 $T(n)$ 中的常数项,对时间复杂度不产生影响。
2. **省略所有系数。** 例如,循环 $2n$ 次、$5n + 1$ 次、……,都可以化简记为 $n$ 次,因为 $n$ 前面的系数对时间复杂度也不产生影响。
3. **循环嵌套时使用乘法。** 总操作数量等于外层循环和内层循环操作数量之积,每一层循环依然可以分别套用上述 `1.` 和 `2.` 技巧。
根据以下示例,使用上述技巧前、后的统计结果分别为
$$
\begin{aligned}
T(n) & = 2n(n + 1) + (5n + 1) + 2 & \text{完整统计 (-.-|||)} \newline
& = 2n^2 + 7n + 3 \newline
T(n) & = n^2 + n & \text{偷懒统计 (o.O)}
\end{aligned}
$$
最终,两者都能推出相同的时间复杂度结果,即 $O(n^2)$ 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
void algorithm(int n) {
int a = 1; // +0技巧 1
a = a + n; // +0技巧 1
// +n技巧 2
for (int i = 0; i < 5 * n + 1; i++) {
System.out.println(0);
}
// +n*n技巧 3
for (int i = 0; i < 2 * n; i++) {
for (int j = 0; j < n + 1; j++) {
System.out.println(0);
}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"
```
### 2. 判断渐进上界
**时间复杂度由多项式 $T(n)$ 中最高阶的项来决定**。这是因为在 $n$ 趋于无穷大时,最高阶的项将处于主导作用,其它项的影响都可以被忽略。
以下表格给出了一些例子,其中有一些夸张的值,是想要向大家强调 **系数无法撼动阶数** 这一结论。在 $n$ 趋于无穷大时,这些常数都是 “浮云” 。
<div class="center-table" markdown>
| 操作数量 $T(n)$ | 时间复杂度 $O(f(n))$ |
| 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$100000$ | $O(1)$ |
| $3n + 2$ | $O(n)$ |
| $2n^2 + 3n + 2$ | $O(n^2)$ |
| $n^3 + 10000n^2$ | $O(n^3)$ |
| $2^n + 10000n^{10000}$ | $O(2^n)$ |
</div>
## 常见类型
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$n$ ,常见的时间复杂度类型有(从低到高排列)
$$
\begin{aligned}
O(1) < O(\log n) < O(n) < O(n \log n) < O(n^2) < O(2^n) < O(n!) \newline
\text{常数阶} < \text{对数阶} < \text{线性阶} < \text{线性对数阶} < \text{平方阶} < \text{指数阶} < \text{阶乘阶}
\end{aligned}
$$
![time_complexity_common_types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common_types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时间复杂度的常见类型 </p>
!!! tip
部分示例代码需要一些前置知识,包括数组、递归算法等。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无需担心,可以在学习完后面章节后再来复习,现阶段先聚焦在理解时间复杂度含义和推算方法上。
### 常数阶 $O(1)$
常数阶的操作数量与输入数据大小 $n$ 无关,即不随着 $n$ 的变化而变化。
对于以下算法,无论操作数量 `size` 有多大,只要与数据大小 $n$ 无关,时间复杂度就仍为 $O(1)$ 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常数阶 */
int constant(int n) {
int count = 0;
int size = 100000;
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
count++;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线性阶 $O(n)$
线性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线性级别增长。线性阶常出现于单层循环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线性阶 */
int linear(int n) {
int count = 0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
count++;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「遍历数组」和「遍历链表」等操作,时间复杂度都为 $O(n)$ ,其中 $n$ 为数组或链表的长度。
!!! tip
**数据大小 $n$ 是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来确定的。** 比如,在上述示例中,我们直接将 $n$ 看作输入数据大小;以下遍历数组示例中,数据大小 $n$ 为数组的长度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线性阶(遍历数组) */
int arrayTraversal(int[] nums) {
int count = 0;
// 循环次数与数组长度成正比
for (int num : nums) {
count++;
}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平方阶 $O(n^2)$
平方阶的操作数量相对输入数据大小成平方级别增长。平方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,外层循环和内层循环都为 $O(n)$ ,总体为 $O(n^2)$ 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平方阶 */
int quadratic(int n) {
int count = 0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for (int j = 0; j < n; j++) {
count++;
}
}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constant_linear_quadratic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常数阶、线性阶、平方阶的时间复杂度 </p>
以「冒泡排序」为例,外层循环 $n - 1$ 次,内层循环 $n-1, n-2, \cdots, 2, 1$ 次,平均为 $\frac{n}{2}$ 次,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$O(n^2)$ 。
$$
O((n - 1) \frac{n}{2}) = O(n^2)
$$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平方阶(冒泡排序) */
void bubbleSort(int[] nums) {
int n = nums.length;
for (int i = 0; i < n - 1; i++) {
for (int j = 0; j < n - 1 - i; j++) {
if (nums[j] > nums[j + 1]) {
// 交换 nums[j] 和 nums[j + 1]
int tmp = nums[j];
nums[j] = nums[j + 1];
nums[j + 1] = tmp;
}
}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指数阶 $O(2^n)$
!!! note
生物学科中的 “细胞分裂” 即是指数阶增长:初始状态为 $1$ 个细胞,分裂一轮后为 $2$ 个,分裂两轮后为 $4$ 个,……,分裂 $n$ 轮后有 $2^n$ 个细胞。
指数阶增长地非常快,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不能被接受的。若一个问题使用「暴力枚举」求解的时间复杂度是 $O(2^n)$ ,那么一般都需要使用「动态规划」或「贪心算法」等算法来求解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指数阶(遍历实现) */
int exponential(int n) {
int count = 0, base = 1;
// cell 每轮一分为二,形成数列 1, 2, 4, 8, ..., 2^(n-1)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for (int j = 0; j < base; j++) {
count++;
}
base *= 2;
}
// count = 1 + 2 + 4 + 8 + .. + 2^(n-1) = 2^n - 1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exponential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指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</p>
在实际算法中,指数阶常出现于递归函数。例如以下代码,不断地一分为二,分裂 $n$ 次后停止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指数阶(递归实现) */
int expRecur(int n) {
if (n == 1) return 1;
return expRecur(n - 1) + expRecur(n - 1) + 1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对数阶 $O(\log n)$
对数阶与指数阶正好相反,后者反映 “每轮增加到两倍的情况” ,而前者反映 “每轮缩减到一半的情况” 。对数阶仅次于常数阶,时间增长的很慢,是理想的时间复杂度。
对数阶常出现于「二分查找」和「分治算法」中,体现 “一分为多” 、“化繁为简” 的算法思想。
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$n$ ,由于每轮缩减到一半,因此循环次数是 $\log_2 n$ ,即 $2^n$ 的反函数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对数阶(循环实现) */
int logarithmic(float n) {
int count = 0;
while (n > 1) {
n = n / 2;
count++;
}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</p>
与指数阶类似,对数阶也常出现于递归函数。以下代码形成了一个高度为 $\log_2 n$ 的递归树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对数阶(递归实现) */
int logRecur(float n) {
if (n <= 1) return 0;
return logRecur(n / 2) + 1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### 线性对数阶 $O(n \log n)$
线性对数阶常出现于嵌套循环中,两层循环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 $O(\log n)$ 和 $O(n)$ 。
主流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$O(n \log n )$ ,例如快速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堆排序等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线性对数阶 */
int linearLogRecur(float n) {
if (n <= 1) return 1;
int count = linearLogRecur(n / 2) +
linearLogRecur(n / 2)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count++;
}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logarithmic_linear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线性对数阶的时间复杂度 </p>
### 阶乘阶 $O(n!)$
阶乘阶对应数学上的「全排列」。即给定 $n$ 个互不重复的元素,求其所有可能的排列方案,则方案数量为
$$
n! = n \times (n - 1) \times (n - 2) \times \cdots \times 2 \times 1
$$
阶乘常使用递归实现。例如以下代码,第一层分裂出 $n$ 个,第二层分裂出 $n - 1$ 个,…… ,直至到第 $n$ 层时终止分裂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java"
/* 阶乘阶(递归实现) */
int factorialRecur(int n) {
if (n == 0) return 1;
int count = 0;
// 从 1 个分裂出 n 个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count += factorialRecur(n - 1);
}
return count;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time_complexity_types.py"
```
![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](time_complexity.assets/time_complexity_factorial.png)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 Fig. 阶乘阶的时间复杂度 </p>
## 最差、最佳、平均时间复杂度
**某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是恒定的,而是与输入数据的分布有关。** 举一个例子,输入一个长度为 $n$ 数组 `nums` ,其中 `nums` 由从 $1$ 至 $n$ 的数字组成,但元素顺序是随机打乱的;算法的任务是返回元素 $1$ 的索引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- 当 `nums = [?, ?, ..., 1]`,即当末尾元素是 $1$ 时,则需完整遍历数组,此时达到 **最差时间复杂度 $O(n)$**
- 当 `nums = [1, ?, ?, ...]` ,即当首个数字为 $1$ 时,无论数组多长都不需要继续遍历,此时达到 **最佳时间复杂度 $\Omega(1)$**
「函数渐进上界」使用大 $O$ 记号表示,代表「最差时间复杂度」。与之对应,「函数渐进下界」用 $\Omega$ 记号Omega Notation来表示代表「最佳时间复杂度」。
=== "Java"
```java title="" title="worst_best_time_complexity.java"
public class worst_best_time_complexity {
/* 生成一个数组,元素为 { 1, 2, ..., n },顺序被打乱 */
static int[] randomNumbers(int n) {
Integer[] nums = new Integer[n];
// 生成数组 nums = { 1, 2, 3, ..., n }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nums[i] = i + 1;
}
// 随机打乱数组元素
Collections.shuffle(Arrays.asList(nums));
// Integer[] -> int[]
int[] res = new int[n];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res[i] = nums[i];
}
return res;
}
/* 查找数组 nums 中数字 1 所在索引 */
static int findOne(int[] nums) {
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if (nums[i] == 1)
return i;
}
return -1;
}
/* Driver Code */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int n = 100;
int[] nums = randomNumbers(n);
int index = findOne(nums);
System.out.println("打乱后的数组为 " + Arrays.toString(nums));
System.out.println("数字 1 的索引为 " + index);
}
}
}
```
=== "C++"
```cpp title="worst_best_time_complexity.cpp"
```
=== "Python"
```python title="worst_best_time_complexity.py"
```
!!! tip
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「最佳时间复杂度」,因为往往只有很小概率下才能达到,会带来一定的误导性。反之,「最差时间复杂度」最为实用,因为它给出了一个 “效率安全值” ,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算法。
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,最差或最佳时间复杂度只出现在 “特殊分布的数据” 中,这些情况的出现概率往往很小,因此并不能最真实地反映算法运行效率。**相对地,「平均时间复杂度」可以体现算法在随机输入数据下的运行效率,用 $\Theta$ 记号Theta Notation来表示**。
对于部分算法,我们可以简单地推算出随机数据分布下的平均情况。比如上述示例,由于输入数组是被打乱的,因此元素 $1$ 出现在任意索引的概率都是相等的,那么算法的平均循环次数则是数组长度的一半 $\frac{n}{2}$ ,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$\Theta(\frac{n}{2}) = \Theta(n)$ 。
但在实际应用中,尤其是较为复杂的算法,计算平均时间复杂度比较困难,因为很难简便地分析出在数据分布下的整体数学期望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一般使用最差时间复杂度来作为算法效率的评判标准。